【诸子百话】孔子 | 恕:换位思考,常说又常忘

【诸子百话】孔子 | 恕:换位思考,常说又常忘

所以,穿越2500多年的历史,我们应该衷心地感谢子贡的发问。

二、恕的基本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么,什么是恕?我们说过,恕是如心,主要是以己度人,将心比心,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能够做到换位思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能要求别人做到。我在单位里负责一点行政工作,其中一项工作就是绩效工资计算,这本来应该是专门的财会人员的事情,但是由于部门新成立,并没有专职人员,也申请不下来指标,所以一直就是我在代做,我的兼任职务较多,而且一个学文科的,做这件数字计算的事很吃力,说实话对这件事内心很抗拒。也有同事给我善意的建议,说不如请一个别的老师做,我就跟我的同事讲:“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交给谁呢,大家也都是学文科的,科研教学任务也都不轻,谁做都是一样吃力。所以到现在也还是我每个月在算。

我们看,这其实是一个最低标准。看起来不算高,听起来也很合理,但我们却常常做不到。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打着善意的旗号,把自己未必愿意接受的事情,交给别人去接受。我记得读博士的时候,认识一个特别好的女生,就努力把她介绍给自己的一个师兄,师兄总是很含蓄的婉拒,可是我还是劝说不已。最后师兄问了我一句:“如果是你,你愿意和他交往吗?”我登时无言了,我一下子明白了,是的,那个女生是足够好,但是,她其实不是适合我们的类型,既然自己无感,又怎么能去强求别人接受呢?

三、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以己度己,将心比心,也是建立在人性本善这个基础上的。他要求我们用自己的仁心和善心去对待别人,而别人也具有同样的仁心和善心来回应。可事实上,“恕”字给我们提出的另一个难题就是:你可以平心静气地好好对待别人,但如何能保证别人也好好地对待你,并且不伤害你呢?

而且,我们也难免会遇到道德或者能力不足的人,如何与这样的人交往,是不是只能扭头就走,抱头而逃?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有没有更好的更积极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把事情做好,把世界变得更美好。

也是有的。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得让别人事事行得通。凡事要懂得给别人搭台阶,建平台,成全别人,也是成全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在标榜自己的同时,也要给别人留有余地。丝毫不给别人留有余地,最后也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我们看战国时期的屈原,我仔细分析过他的《离骚》,表面上看,是建构起一个极其完美高达的自我形象,但是事实上呢,却暴露了他极端孤立的人际处境。君王疏远他,宠臣谗害他,学生背叛他,整个国家都没人理解他。当然,我们可以说,责任不在屈原,谁让他身处乱世呢?但话说回来,你真的想救亡图存的话,这样的人际关系也是做不成事情的。原因在哪里?自伐其功,扬才露己,啪啪啪地打小人的脸,小人不合起来弄死他才怪。理论上来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国家的所有进步主动积极地推戴到楚王身上,推进到群臣身上,打造一个正能量的统治团队,以楚国当时的实力,与秦国多周旋一段时间是完全可能的。楚国灭亡后,屈原投江而死,是忠君爱国的楷模,在人格上是典范。但在做事上,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缺乏技巧和方法,缺乏容人之量,没能推进自己的事业。好多时候,当我们在付出的时候,也要考虑接受者的感受,才能把事情做圆满。

这一集我们讲了孔子的“恕”,他告诉我们一切“如心”,从“心”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仔细品味这些,才能让我们在粗糙的世界里,做一个细腻的人;在冷漠的世界里,做一个温暖的人。这才是人际关系之中永恒不变的“仁”。可能由于这些,你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会失去一些名利的回报,但请相信,按照恕的原则做事,你一定会成为众人拥戴的核心,成为公认的人格领袖。

这一集的关键词恕 就讲到这里,下一集 请关注关键词:勇。

王永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著有《诸子今读》《金代散文研究》等。

中国文化,几千年沉淀,时间越久远,内涵越清晰,越能滋养生命和心灵。诸子百家思想建构起来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人生的体系。

100个关键词经典剖析,穿越思想盛世,

吸取诸子百家精华,打通为人处世之道

【孔子】仁、礼、孝、智、信、义、忠、恕、勇、敏、惠、乐、好学、君子、中庸

【孟子】性善、良知、仁政、义利、同乐、知言、养气、民本、好辩、大丈夫

【荀子】性恶、解蔽、正名、王霸、礼制、三纲、八目、中和、至诚、慎独

【老子】道、反、静、慈、柔弱、知足、上德、自然、无为、天下

【庄子】混沌、死生、齐物、坐忘、心斋、无用、逍遥、养生、贵真、守一、至仁、至乐、贵虚、力命、无极无尽

【墨子】贵义、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非命、墨辩

【韩非子】耕战、刑名、自利、势、术、法、用人、赏罚、功名、孤愤

【孙武子】慎战、庙算、攻守、诡道、任势、自胜、用间、全胜

【鬼谷子】纵横、捭阖、揣摩、飞钳、反应、忤合、轻重、五德、贵我、并耕、同异、坚白

【作者寄语】

在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中,能不能找到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对诸子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要把儒家作为一个立足的视角。为什么这么讲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人格追求,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各个维度,还是离不开儒家的根基,它是处常之道,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恪守的思想原则与行为准则。但是儒家思想也有局限,比方说,儒家过度看重血缘亲情,墨家就是有鉴于此,提出了兼爱为基础墨家思想,倡导人们要有一个天下的情怀,一个公义的格局。

但是,如果只有儒家、墨家的思想,你一定会觉得太累,会陷入事物危机,甚至被道德绑架,所以你需要道家的思想来减负,有一种逍遥游的自在,从而获得身心的自由;你也需要法家思想来协助,掌握主动、抓住要害、屏蔽干扰。与此同时,在实践的层面,我们也需要在兵家、纵横家的启发下具有更强的竞争与联合的技巧,以及更敏捷的应变能力。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诸子百家思想建构起来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人生的体系。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可能运用儒家的思想使自己和家人孩子的生活更幸福快乐一些,在与朋友在一起时,你可能觉得道家的逍遥态度更令人舒服,在你的职场工作中,你可能觉得鬼谷子的思想会让你产生更强烈的共鸣,那么,法家,兵家,纵横家呢?每一个学派的思想,都是国家文化的土壤,也是滋养心灵的雨露。

通过这门课程里所分享的名言、故事以及相应的阐发,你一定能获得当下生活、工作中的启迪,在面对每个问题的时刻,都会自然地回想起先秦诸子已经讨论过的方案,甚至已经给出的一个答案。

先秦诸子的智慧,在轻松舒缓的课程中,自然而然地充实了精神的世界,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我相信,思想,一定能够改变人生!

我以儒家开头;但我的心灵也要超脱于这一切,所以我以道家接续;我的信仰要超越我现在的一切,所以我以墨家再续;我的力量要延伸向更宽广的社会,所以以法家接力;我还要准备好急难与应变,还有整体的反思,所以我又附加以兵家和纵横家以及其他。

《诸子百话》说的是我的人生,其实说的也是你的人生,尤其是和我一样负重前行的当代人的生活。

人生没有圆满,它永远在路上,而旅行,是需要朋友的。

归结起来,诸子这群朋友,他们通过我,想告诉大家的,有几个要点。

第一个,人性是复杂的。

从杨朱的贵我,到荀子的性恶,到韩非的自利,再回到庄子的逍遥,这是一条人生的路径,这条路自尊、诚恳、顽强、自由,丑小鸭会成为白天鹅。

从孟子的性善,孔子的仁爱,再到墨子的兼爱,这又是一条路径,这条路阳光、温馨、高尚,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是高翔于云间,让最凶猛的鹰隼也望尘莫及;还是扎根于人世,让每一重关系都充满诗意,还是冒着危险穿梭于两者之间,这就要看每个人主动与被动的选择了。

第二个,社会是残酷的。

老子讲的“无为而治”,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在上古,甚至远古,它只是一个社会的起点,而并不会成为社会的未来。从秦代起,社会就开始被欲望支配着的,这就是法家思想早就前瞻到了的景观。然而,仍有法治管理难以烛照的暗空间。在这个社会的阳光面来看,儒墨所讲的爱弥漫世界,可是从阴暗面来看,欲望却使得亲情和公义不断瓦解。在未来的社会,全球大连结,有为与无为,亲缘与陌生、情感与欲望的对立都将走向失效,取而代之的将是阴阳明暗的残酷逻辑,私密空间将成为一切虚伪与虐待的藏身所。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关系最为危险,陌生关系组合着监控盲区,那就是致命事件。也就是说,除了走向阳光,接受注定深化的文明与法治的洗礼,你将无法找到可以信赖的安全。而认识到这一点,则是人生安全的起点。

人靠什么强大,身体上靠寡欲,心灵上靠齐物,道德上靠慎独;社会靠什么发展,政治上靠正名,实力上靠农战,声望上靠非攻。明白这些,就什么励志的书也不用看了,专注于生活和工作上的核心知识即可。

这就是诸子通过我的生命传达的信息,希望也能帮得到你。

传弘文化/出众左岸编辑整理,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电话:1373922300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