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供应链范式,(https://xueqiu.com/4876201611/286988208)
怡亚通的“增收不增利”状态仍在持续。
4月12日,怡亚通发布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怡亚通实现营业总收入944.22亿元,同比增长10.57%;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44.95%;扣非净利润8002.87万元,同比下降68.5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16亿元,同比下降81.87%。
数据统计显示,怡亚通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1.42%,在物流行业已披露2023年数据的9家公司中排名第五;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4.53%,排名第七。
在净利润方面,怡亚通已连续两年出现超过40%的下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也持续存在,近千亿元的营收规模下,归母净利润却显得不足为道,为什么?
“增收不增利”已持续多年
怡亚通是供应链范式长期关注的企业,曾在《营收高达420亿,净利润仅0.71亿,重新解读国内供应链第一股——怡亚通》一文中介绍,怡亚通起步于1997年,定位为一家整合型数字化综合商社,业务包括供应链平台服务、产业链整合运营、品牌营销、数字化商业、企业投融孵等。
追溯怡亚通发展历程,该公司曾在成立前十年(1997年至2007年)里,便已突破百亿大关。其招股书显示,2004年至2006年,怡亚通分别实现92.25亿元、127.37亿元和181.59亿元的业务量,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为1.47亿元、1.85亿元和2.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9%。
亮眼的业绩,也让怡亚通成功在2007年11月登陆深交所,率先抢占“国内供应链第一股”位置。2013年至2017年期间,公司迎来营收近5倍的增长。
此后几年,虽然怡亚通营收增长较快,但几乎一直是增收不增利。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3年,怡亚通的营收分别为685.15亿元、700.72亿元、720.25亿元、682.56亿元、702.52亿元、853.98亿元和944.2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95亿元、2.00亿元、9014.17万元、1.23亿元、5.06亿元、2.56亿元和1.41亿元。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除了2017年和2021年净利润可观外,其他年度的表现并不理想。
对于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怡亚通董秘曾在2023年5月的互动平台上表示,这主要由于公司分销+营销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业务以及跨境和物流服务业务的快速增长所致。
在资产负债率上,财报显示,2023年,怡亚通资产负债率为80.51%,同比上升0.89个百分点;公司销售毛利率为4.11%,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05元,同比下降50.00%,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为1.56%,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
公司存货周转率为12.66次,同比下降0.60次,总资产周转率为1.78次,同比下降0.02次。
从人效上看,截至2023年末,怡亚通员工总数为6821人,人均创收1384.29万元,人均创利2.07万元,人均薪酬15.20万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变化18.45%、-41.02%、5.36%。
营收来自两大板块:供应链和产业链
怡亚通的业务由两部分构成:供应链和产业链。
1.供应链
怡亚通的供应链业务分为分销和营销、品牌运营和跨境物流三大部分。
·在分销和营销业务上,怡亚通业务涵盖了中国大陆320余个大中小城市、中国香港、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客户涉及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2600家知名企业,包括宝洁、联合利华、GE、飞利浦等。
怡亚通帮助品牌商与上下游实现紧密连接,并通过“怡亚通天下APP”,整合品牌方、供应商、终端门店、大客户,为中小客户提供B2B2C的开放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帮助客户实现“平台+营销+品牌”的全域营销,降低成本。
·在品牌运营上,怡亚通借助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精准把握市场趋势能力,帮助品牌提升竞争力。
·在跨境与物流服务上,怡亚通借助其近20年的专业供应链物流能力与服务经验,帮助产业服务升级。
从财务数据上看,2023年,分销和营销收入为877.01亿元,同比增长11.38%,占营业收入的92.88%;跨境和物流服务收入47.40亿元,同比增长27.33%,占营业收入的5.02%;品牌运营收入24.72亿元,同比下降25.30%,占营业收入的2.62%。
其中,分销和营销、跨物流服务、品牌运营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3.70%、6.85%、12.65%。
从地区角度看,怡亚通的收入来自国内和海外两大部分,2023年,大陆地区的营收为889.37亿元,同比增长7.62%;海外地区的营收为54.85亿元,同比下降7.62%。
2.产业链
怡亚通的产业链业务则由半导体存储整合运营、AI算力产业链业务、新能源整合运营和循环经济整合运营四部分构成。
·半导体存储整合运营上,怡亚通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成立半导体事业部,将业务涵盖了半导体存储器件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测试全流程。
怡亚通在财报中介绍,公司的存储产品丰富多样,这些产品被广泛运用于消费电脑、设计等需要较高性能存储的领域。
·AI算力产业链业务上,怡亚通通过业务平台“卓优科技”具备算力集运行监控、资源调度等一系列全面功能,去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新能源整合运营上,怡亚通新能源发电领域已实现全链条布局,推出自有品牌EALEAD,从光伏板到储能到充电桩都推出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并拥有自主建设的四川宜宾新能源生产基地,工地占地超40000㎡。
·循环经济整合运营上,自2021年,怡亚通成立专业的循环经济供应链平台,为下游客户提供贵金属解决方案,包括搭建贵金属贸易、化合物、回收精炼等业务为一体的大炼化供应链平台等。
从财务数据上看,2023年,工业原材料贡献收入273.8亿元,同比增长59.83%。
酒饮供应链营收27.14亿元,
同比下降13.46%
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酒饮供应链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7.14亿元,同比下降了13.46%;而酒饮品牌运营/自有品牌的营收为5.88亿元,同比下降了25.23%。
怡亚通的酒饮供应链业务起步于2019年,当时,尽管分销和供应链服务为企业带来一定收入,但利润相对有限,为获得更快增长速度,怡亚通开始探索品牌运营及生产领域,并选择了酱酒赛道作为切入点。
而后,怡亚通获得了白酒品牌的授权,并相继推出了“钓鱼台珐琅彩”、“国台黑金十年”等产品。且与“大唐不夜城”合作,推出了酱酒IP“大唐秘造。
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良好战绩,2020年和2021年,公司酒饮供应链业务分别实现了8.7亿元和12.4亿元的收入。
可惜的是,2022年,随着酱香白酒市场的泡沫破灭,资本纷纷撤离,怡亚通也受到严重影响,营收同比下降37%至7.9亿元。
此后,怡亚通转战清香白酒赛道。并在2023年7月,怡亚通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酒业有限公司)与山西樽云放酒业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四川怡华酒业有限公司。企业注册信息显示,前者持有该公司51%的股权,后者持有49%的股权。
同年8月,怡亚通酒业与山西金久盛共同成立的山西怡亚通秘造供应链有限公司也正式投入运营。
怡亚通在白酒业持续深耕,但从2023年财报来看,白酒供应链业务仍未给怡亚通带来显著的业绩提升,它仍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供应链范式】
图片来源:
怡亚通2023年年报
参考资料:
1.怡亚通2023年年报